民族语文
    主页 > 期刊导读 >

洋溢文化气息丰富精神世界--品评特级教师祝禧

近几年,著名特级教师、海门东洲小学校长祝禧老师提出了“文化语文”的主张,强调以民族语文为核心,多元文化和儿童文化为语境,追求语文的情调性灵,强调儿童的精神关怀和智慧生长,在小语界独树一帜。在江苏省第四届教育家论坛活动中,她为来自祖国各地的数百名教师执教《开天辟地》一课(苏教版国标本四上第12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带领他们走进母语的灌木林,吮吸母语甜美的乳汁,捕捉神话的哲学气质,整节课洋溢着浓浓的“文化味”。

一、启悟汉字的文化之义

语言学家申小龙认为,“几乎每一个汉字都可以从字形、字音、字义、字能解读一部分文化史”。作为“中国精神文明的旗帜”(著名学者饶宗颐语)的汉字,它不仅具有与英文、德文、俄文等共同的符号特性,更具有形象性、系统性、人文性等汉语言自身的特质,它是中国古代先民智慧和心血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文化的表现形式。

祝禧老师在上课伊始,板书了一个字“大”,要求学生用动作表现出来:原来“大”就是一个伸开手臂,岔开两腿,站立着的人。接着,老师在“大”的上面加一横,让学生说说天。又在“大”下面加一横,代表大地,原来这就是以前的“立”。最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古人要把表示人的‘大’字放在天之下,地之上呢?”由此导入新课,“今天这堂课我们要走进一个又一个的关于天与地的故事。”在这一教学过程中,祝老师引导学生了解了“大、天、立”这些象形字和会意字的由来及演变,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想象,通过追溯这些字的来龙去脉,发现汉字的表意特点及造字规律,了悟汉字蕴藏的本义和引申义,充分挖掘出汉字本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将学生带入了汉语文化的氛围之中,受到文化的濡染与熏陶,达成了语文教学增强底蕴的文化功效。

二、渗透民族的文化之魂

祝禧老师在《文化,语文的一面旗帜》一文中阐述“文化语文”要站在感受民族文化中诗意的温度、史意的厚度和思意的深度的角度,在与传统和现代文化的对话和晤谈中,积淀起民族的喜怒哀乐、民族的心理及民族的精神。而《开天辟地》是我们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其本身就蕴含着我们民族的一种精神,凸显着我们民族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教学中,祝老师在引导学生追溯“开天辟地”之源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你们有没有想过,《开天辟地》的故事是谁创造出来的呢?让我们把时光倒流,来到很久很久以前。(课件显示远古时代的场景)人们去森林里打猎,在江河里捕鱼,去草地上放牧,在大地上舞蹈。忽然有一天,他们意识当中产生了一个又一个问题:我们每天生活在这世界上,这天和地是哪儿来的呀?这万事万物又是哪儿来的呀?……于是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先民们,问天空白云是哪儿来的?问江河高山是哪儿来的?问太阳月亮是哪儿来的呀?问自己是哪儿来的?……接着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世间万物也许就是盘古的化身,猜想先民们也许就是这样想象着,于是有了《开天辟地》的故事,代代相传,传到现在。这样的教学是独具匠心、别出心裁的;这样的教学立足哲学的高度,情境富有诗意,回归、想象先民的生活场景和思维则更有史意的厚度和思意的深度;这样的教学有着回归民族的古典情结,强调民族文化的自由想象、审美感受、精神陶冶的融合。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沐浴着民族文化的光辉,在心底笼罩上我们民族价值观、民族文化精神的色彩。

三、打开世界的文化之窗

苏州大学陈国安教授认为祝禧老师的课堂有着鲜明的民族性追求,的确,回顾祝老师执教的《望月》《牧童短笛》《蝴蝶翩翩》等公开课都有着浓重的民族文化情结。但“文化语文”的课堂不仅仅要承继母语的文化,还要吸纳世界的文化,而在《开天辟地》一课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了祝老师的不断突破和超越。

最后一个教学环节,祝老师问学生:“同学们,读着我们汉民族的开天辟地的故事,你们有没有想起其他的创世神话?读过吗?”学生纷纷说:“我最喜欢北欧创世神话。”“苗族创世神话。”“印度创世神话。”“圣经创世神话。”“古希腊创世神话。”……于是,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进行第二轮讲述,同时,老师提出明确要求:“比一比这些创世神话与《开天辟地》的异同”。有了《开天辟地》这一神话的指导,这一轮学生的讲述绘声绘色,简直是一次非常愉悦的精神享受。神话讲完了,学生们也都有了自己的发现:“我发现世界没有开辟之前,宇宙都是混沌一团的。”“多数神话都会出现一个神,那个神开辟了天地。”……最后祝老师总结:“在信息这么闭塞的远古时候,在地球的不同角落,却同时出现了这么多伟大的创世神话,而且有的相同,有的不同。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阅读,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