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语文
    主页 > 期刊导读 >

全国两会民族语言翻译专家贾尔肯

全国两会、党的代表大会、党和国家重要文献的翻译与审核……贾尔肯作为民族语文翻译战线上的资深翻译专家无数次感受到着职业的自豪感。几十年来,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打拼在哈语译坛上,成了地地道道的“铁人”。

以过硬的业务能力为民族工作服务

1979年10月的一天,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了。这个电话改变了贾尔肯的人生走向。他被通知正式调到北京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工作。

到翻译局后,他从最基层的翻译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先后任翻译组组长、哈文室副主任,并通过竞聘担任哈萨克语文室主任。

作为翻译业务部门,如果没有过硬的业务能力就难以服人,也很难领导别人做好工作。贾尔肯从来都是要求别人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用自己的业务实力和实际工作成绩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佩服。翻译是一门科学,做好翻译工作需要一生的钻研、不断的积累和执著的奋斗。要带领一个翻译领域的国家队,准确无误、流畅优美地把经典著作翻译成哈萨克语言文字,需要天赋,更需要长年累月学习所练成的炉火纯青的功夫。贾尔肯在长期的翻译实践中,一直努力钻研翻译业务,翻译了大量的作品,使自己的翻译技能得到不断的提高,并以自己的真才实学和丰硕的翻译成果在国内哈萨克语文翻译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他曾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在工具书奇缺而没有复印机的年代里,费尽种种努力借到专业书籍《哈萨克语详解辞典》,利用几个月的业余时间白天黑夜不停地抄写,用蚂蚁啃骨头的毅力,最后抄完了这本100多万字的巨著,他这种如饥似渴地发奋学习的劲儿也影响身边的同事。

贾尔肯翻译水平高,深得外交部的信赖,曾经先后5次特邀贾尔肯参加中国-哈萨克斯坦边界勘定谈判,并任命他为中方哈萨克文本边界文件起草组组长。

贾尔肯是民族语文翻译战线上的一位译著等身的优秀翻译专家,先后参加了马恩列斯著作、普列哈诺夫著作及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国内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及领袖人物的经典著作与党和国家重要文件的翻译工作,翻译审稿两三千万字计。

以特别的身份见证国是

1981年,27岁的贾尔肯第一次以翻译的身份参加到全国两会工作当中。此后,每年的全国两会成为他的忙碌时光。

作为国家级少数民族语文翻译机构,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历年都会组建两会民族语文翻译组,负责将会议文件翻译成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壮等7种民族语言文字。为了确保能将一些会议材料提前翻译并印制出来,贾尔肯和翻译组其他工作人员一般提前近半个月入住酒店,开始夜以继日的翻译工作,短短十几天的时间里要完成平时4个月的任务,即近40万字。如果是两会换届年,那么翻译组仅就翻译新一届政府领导人简历就有二三十万字。由于哈萨克文中要用到很多连接词,哈文翻译出来一般会比汉语多出百分之三十。

汉文文件一般都是白天讨论修改,等翻译拿到汉文最后定稿样的时候,一般都是在会上宣读该文件的前一天晚上。不连夜加班加点地干,文件第二天就根本没法按时、保证质量地提供给参会的少数民族代表委员。为此,有时贾尔肯和其他翻译要连着几个晚上连续作战,凌晨的时候只睡一两个小时,第二天一早又要开始新的战斗。

“每天晚上干到11点钟是很正常的,有时候甚至干到凌晨两三点。”对贾尔肯来说,这种紧张的工作节奏他早已习以为常。在前后三四个星期的时间里,翻译组的同志们没有一个休息日。贾尔肯笑着说,有时候工作量会少一点,同志们就利用这样的机会在驻地稍微休息调整一下,随时准备迎接新的翻译任务。“能参加两会文件的翻译工作,是一件十分光荣的事,所以同志们都非常自觉,全身心投入。”

作为主任,这个时候压在贾尔肯肩上的担子更重。每次他都是最早一个来干活,最后一个去休息。一个月下来,他的脸都熬成了铁青色。因此大家给他取了一个雅号,叫做“铁人贾尔肯”。

全国两会民族语文翻译组由来自10多个民族的近200人组成,虽然组内民族众多,但是不论是工作、用餐还是休息,大家的关系都十分融洽,气氛温馨,整个翻译组犹如一个大家庭。每年全国两会哈萨克族的代表委员不到10个人,但为两会翻译哈萨克文的工作人员有20多人。贾尔肯说:“我们的工作并不是仅仅为那几个上会的代表委员服务,我们所做的其实是在为一个民族服务,那几个代表委员背后站着的是150万哈萨克族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