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语文
    主页 > 期刊导读 >

谈高中音乐教学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途径

作为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人口大国,中国的民族音乐不仅种类丰富、数量庞大,而且因为地理位置、生活环境的巨大差异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民族音乐文化集群。音乐不仅是我国各民族最为辉煌璀璨的艺术珍宝,而且因为集中反映了各民族区域化生产生活特点而成为不同民族的第二语言。同时,由于许多民族自有人以来便有了民族音乐,因此音乐不仅涵盖着从衣食住行到言行举止在内的所有方面,而且成为许多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从而成为其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不仅如此,在口口相传的代际间传播中,民族音乐除了具有区域性艺术文化的审美价值,往往承担着实施民族文化教育的核心功能。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学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就成为继承民族传统、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职能和使命。

一、 高中音乐教学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一)民族音乐文化是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发源地

民族音乐是产生于不同区域民族日常生产生活的传统音乐艺术形式,是对最基层民众质朴、纯粹生活元素的提炼、总结与升华,也是最富于生活气息、最有个性和最生动活泼的现实生活的艺术再现。因此,民族音乐及其内涵的传统文化总是能够为最大多数基层人民群众所高度认同和喜闻乐见。

比如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拍摄期间,为了使电影音乐契合影片所反映的新疆地区民族文化特色,剧组成员先后走访了十余个边防哨所进行歌曲采风,终于在一名哈萨克族士兵演唱的歌曲“花儿”中找到灵感,最终创作完成了主题曲和插曲。而其中的《怀念战友》更因鲜明的哈萨克民族音乐特色而受到包括当地少数民族和广大汉族观众的热烈欢迎,电影一经播出便传遍大江南北。

又如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港台流行音乐一度成为大陆听众痴迷和追捧的焦点,以至于若干年时间中港式靡靡之音成为彼时国内音乐艺术的“代表”。大陆音乐人深为此种单一化困扰,转而尝试向民族音乐汲取创作灵感以图捍卫传统民族音乐艺术应有的地位。之后一段时间里,不少大陆艺术家深入黄土高原腹地,被纯朴、粗犷、高亢的西北民歌“信天游”深深感动,陆续创作出以《黄土高坡》为代表的系列通俗歌曲,短时间就在大陆掀起流行音乐界的“西北风”。从此,大陆进入多种民族音乐元素并存的现代音乐艺术新阶段。

由此可见,民族音乐文化在我国各地其实有着相当扎实的群众基础,是民族地区悠久传统文化的集合、凝聚与体现,反映着各地基层民众对美好生活的精神向往,也拥有相当统一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因此为最大多数人民群众接受、认同、喜爱。而这种来源于人民、植根于群众的传统音乐不仅是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更是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发源地。

(二)民族音乐文化是陶冶情操、提升民族素质的聚宝盆

相较于汉民族相对成熟的文字体系,不少地方民族长期以来不存在本民族自有文字,其传统文化只能通过口口相传的形式实现代际间传承。而这个过程中,民族音乐通常在艺术形式之外承担起实施传统文化教学的教育功能,因而成为许多民族教育下一代、陶冶情操、提升民族素质的聚宝盆。

据《乌苏里船歌》的作者介绍,当初实地采风时误打误撞进入了赫哲族人的驻地,发现了这个只有约三百人的少数民族并没有自己的文字,只能通过民族歌曲将本民族文化与历史代代相传。而歌曲创作者正是被赫哲族传统民族歌曲优美音调和婉转旋律吸引,进而创作出反映赫哲人水上生活和追求美好生活愿望的《乌苏里船歌》。

二、 高中音乐教学传统模式的常见问题

(一)以西式音乐理论和内容为中心的教学弱化民族音乐价值

国内传统民族音乐无论种类或数量远远超越其他国家和地区,然而受到漫长封建社会制度的束缚,在理性分析和科学归纳等方面显著不足。这与西方现代音乐的系统性和规范化存在较大差距。正因如此,国内民族音乐在各级学校音乐教学中往往处于相对边缘、弱势地位。而以西式音乐理论和内容为中心的高中音乐教学明显弱化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内在价值。

包括视唱练耳和音乐艺术鉴赏在内,高中音乐教学一般主要选择西方古典音乐或现代音乐作为教学目标。虽然这种方式有助于形成系统性学习和规范化认知,但无形中也容易产生西方音乐理论和实践训练更加主流的错误印象。而这也是不少高中生对于音乐学习中民族音乐文化重要性认识不足的主要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