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字论文_《壮族麽经布洛陀遗本影印译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综述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本文的创新点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 《遗本》简介与借音壮字整理
2.1 《壮族麽经布洛陀遗本影印译注》简介
2.2 壮语田阳方言音系介绍
2.3 方块壮字的产生与发展
2.3.1 方块壮字的产生
2.3.2 方块壮字的发展
2.4 方块壮字的构造
2.4.1 象形字
2.4.2 汉借字
2.5 借音壮字的判断
第三章 借音壮字与中古十六摄
3.1 阴声韵
3.1.1 果摄
3.1.2 假摄
3.1.3 遇摄
3.1.4 止摄
3.1.5 蟹摄
3.1.6 效摄
3.1.7 流摄
3.2 阳声韵
3.2.1 山摄
3.2.2 臻摄
3.2.3 咸摄、深摄
3.2.4 宕摄、江摄、通摄
3.2.5 曾摄、梗摄
3.3 入声韵
第四章 方块壮字借音声旁与中古韵图内外转
4.1 关于中古韵图内外转
4.2 方块壮字借音声旁的长短对立与中古韵图内外转
4.2.1 内转
4.2.2 外转
4.3 关于例外的解释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借音壮字音韵数据表
致谢
文章摘要:方块壮字是广西壮族的一种古文字,是壮族民间重要的仿汉文字,大都用汉语音来表示壮语音,尤其是带汉字借音声旁的形声壮字,与中古汉语语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为汉语语音史的研究提供了材料,为中古汉语读音的构拟以及揭示中古时期的一些音韵特点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其作用不亚于域外汉字译音材料。本文以《壮族麽经布洛陀遗本影印译注》中收录的方块壮字为文本材料建立数据库,又依据借音声旁和中古十六摄建立表格,采用与汉语语音史相比较的方法,重点考察《遗本》中“借音壮字”壮语韵母与汉语中古韵母之间的语音对应情况,探究方块壮字造字时期所反映的中古汉语音韵特点,以及中古汉语各韵摄之间的分合在方块壮字语音中的表现;另外以专题的形式讨论了方块壮字韵母长短元音对立和汉语韵图时代“内外转”之间的关联,并就其中的某些例外作出解释。经过比较讨论,本文得出的结论基本如下:(1)按中古十六摄进行归类后,《遗本》中借音壮字借入时期汉语各韵摄的读音情况及分合情况可窥见一二,如果摄歌韵与假摄麻韵混读,遇摄三等虞、鱼二韵混读,止摄支、脂、之、微四韵合流等。(2)借音壮字不是一时一地形成的产物,借入时代不同,读音层次就会不同。方块壮字借音声旁体现的不同读音层,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汉语语音的发展历程。如《遗本》中遇摄模韵字多读[o]、[u],[o]读音层来自魏晋南北朝时期,[u]读音层来自隋唐时期,借音壮字中[o]读音层比[u]借入时间早,[u]是[o]元音高化的结果。(3)根据《遗本》中壮字借音声旁所反映的汉字韵摄分合情况,如止摄支、脂、之、微合流读[i],蟹摄三等废、祭二韵与止摄合流等现象反观汉语语音史,可证实方块壮字借音的主体层次不应早于《切韵》时代,大规模借入时代应在唐朝以后的说法。(4)《遗本》中方块壮字借音声旁存在长短元音的对立,如止摄-蟹摄,流摄-效摄,深摄-咸摄,臻摄-山摄,与韵图时代内外转的分立关系密切,长元音对应外转,短元音对应内转,一些例外也得到了合理解释。
文章关键词:
论文DOI:10.27149/d.cnki.ghdsu.2020.000963
论文分类号:H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