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语文
    主页 > 综合新闻 >

破解民族问题的中国智慧和样板

(文/殷耀、张云龙、勿日汗、于嘉、王春燕)

当今世界,民族问题成为困扰不少国家繁荣、稳定、发展的现实难题。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自身还存在着严重的种族歧视仇恨问题,尤其是美国社会不同族群间的矛盾与对立日益严重,竟还针对他国炮制恶毒谎言,企图利用民族问题挑起事端,破坏中国的发展和稳定。事实胜于雄辩。长期以来,中国民族地区各项事业不断实现新跨越,中华民族大团结不断得到新发展,各民族利益得到平等而充分的保障,为世界解决民族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样板。

5月1日,中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即将迎来成立74周年纪念日。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和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内蒙古成功实践,创造了多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奇迹。回顾内蒙古的发展历程,可解开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神奇密码。

立足国情开辟全新道路

在中国东北大兴安岭腹地的牙克石市,由15位成员组成的一个大家庭正在微信群里热闹地商讨“五一”小长假期间的自驾游计划。全家人有汉族、蒙古族、鄂温克族、锡伯族。

他们是两位已故蒙古族老人任勤、占杰的晚辈们。老人的二女婿杨晓刚说,逢年过节全家人都尽量腾出时间聚一聚。“聚餐时,餐桌上会摆满不同民族的特色菜肴,宴席间会听到蒙古语、鄂温克语、汉语等几种语言在交谈,孩子们则围着听大人们讲各民族的民俗和趣事。真是其乐融融!”他说。

在这个多民族大家庭里,亲属之间都非常尊重彼此民族的风俗和生活习惯,相亲相爱互相扶持。据统计,内蒙古1/8以上的家庭是多民族混合家庭。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先民共同开发了国家的疆域,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民族文明。历史上,地处边疆的少数民族地区,从未间断与中央地区的融合。内蒙古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地区。

近代的内蒙古,是抵御沙俄和日本侵略的前沿,民族矛盾激化,蒙古民族命运多舛,东蒙地区最终沦为殖民地。

以马克思主义为信仰的中国共产党,谋求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自诞生之日起就主张民族平等,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础上联合起来,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

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通过与少数民族的广泛接触,对民族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1935年12月20日,毛泽东发表《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对内蒙古人民宣言》,阐述了内蒙古民族问题和中国共产党对内蒙古革命的方针政策。

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纲领从“民族自决”向“民族自治”演变,民族区域自治成为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实际政策。

抗日战争结束后,内蒙古自治运动风起云涌。中共中央派乌兰夫等蒙汉共产党员进入绥蒙地区工作。他们坚决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最终战胜“独立自治”“高度自治”等主张,于1947年5月1日建立内蒙古自治政府。

“民族区域自治,既不是苏联的联邦制,也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民族自治,是立足于中国国情的历史选择。它能维护国家统一,保障各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一条全新道路。”蒙古族历史学者、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牧仁说。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1954年9月,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两个结合”激发制度活力

长期居住在日本的图默沁夫最近回到离开30多年的家乡呼和浩特探亲。70多岁的他在亲人陪伴下逛街,在中山路、新华大街和锡林郭勒路,边走边看,不禁感叹:“我小时候,这三条路是仅有的主干道,还是土路,城区非常小,没走多远就到了菜地。”

他回忆说,当时中山路上的商铺、办公楼大多是平房。现在,这条路上全是现代化高楼,商店的商品琳琅满目。他觉得“这里越来越有大城市范儿了”。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之初,城镇化率仅有12%左右,如今农牧民纷纷进城安居乐业,城镇化率已超过60%。六七十年前,呼和浩特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骆驼和马车,如今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1万公里,形成贯通南北、承东启西的公路、铁路、航空立体交通网。

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基本政治制度被固定下来,并有相应的法制保障。内蒙古作为第一个自治区,忠实践行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精髓,探索出少数民族地区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有力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团结,保障各民族共同当家做主,赢得了“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