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语文
    主页 > 期刊导读 >

浅谈民族地区民族语广播电视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壮族是广西也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民族语承载着厚重的地方历史文化,民族语广播电视对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维护边疆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族地区民族语广播电视发展现状

我国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电视已走过了70多年的历程,广西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电视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截至2017年5月,全区共有33个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开设了民族语节目。

崇左市是典型的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全市总人口240多万人,其中壮族人口占90%,是全国壮族人口最集中的地级市,壮族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开设广播电视民族语节目,是崇左农村特别是边境地区壮族群众的迫切需求。

目前崇左市包括市本级和六个县、市(除江州区)的广播电视媒体中均开设有壮语广播、电视节目,其中市本级媒体4个,包括崇左广播电台的《壮语新闻》和《崇左故事》,崇左电视台的《崇左壮语新闻》和《崇左呐莱》壮语版,六个县、市媒体共开设壮语节目27个,涉及新闻、社教、综艺等方面,如天等县的《哥积论故》、大新县的《哥斌讲法》等。崇左市在广西率先实现了广播电视民族语节目的“全覆盖”,节目深受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关注和喜爱。

(一)抓部署、促落实,民族语广播电视节目实现“全覆盖”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思想观念和人才、资金、技术、设备等因素制约,崇左市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民族语广播电视事业的健康发展。2014年以来,崇左市加大推进民族语广播电视工作力度,市广播电台和市电视台先后于2014年8月6日和11月6日开播了壮语新闻节目,6个县(市)广播、电视媒体均开设了壮语节目,崇左市成为全区第一个市、县广播电视媒体都开播有壮语节目的地级市。

(二)抓投入、求实效,民族语广播电视节目数量质量大提升

2011年底,崇左市开播民族语节目的仅有宁明县广播电视媒体1家,开设民族语节目1个。经过几年的努力,截至2017年底,崇左市、县两级广播电视媒体共开设有31个壮语节目,涉及新闻、社教、综艺等方面,其中广播节目18个,电视节目13个,市本级以及天等、大新、龙州等地广播电视媒体开设的民族语栏目数量较多,内容较为丰富。崇左广播电台2014年8月开办了《壮语新闻》节目,是全区首个开设民族语节目的地市级广播电视媒体,节目荣获2015年度广西广播电视优质栏目,并荣获2016年度广西广播电视奖民族语(壮语)节目广播栏目一等奖。崇左电台2015年开办的《崇左故事》和崇左电视台2017年开办的《崇左呐莱》壮语版两个社教节目,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特别是边境地区壮族群众的欢迎,纷纷通过各种方式点赞。

(三)聘人才、买服务,拓宽民族语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渠道

开设民族语节目,资金是保障,人才是关键。从崇左市这几年民族语广播电视的发展情况来看,人才是发展民族语广播电视节目最关键的因素,崇左市各级广播电视台在开设壮语节目时,除了内部挖掘人才外,还从外单位或社会上聘请会说壮语、音质较好的人员作为播音员或主持人。在开展少数民族语影视译制工作中,崇左市成立了民族语广播影视译制中心,并采取“买服务、不养人”的方式,先后译制了《战狼》《天琴》《寻找刘三姐》《举起手来》等多部壮语电影以及部分科教片,在农村基层放映后,深受群众的喜爱。

二、当前民族地区民族语广播电视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人才匮乏

人才匮乏是制约和限制民族语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的最大瓶颈。当前许多地方从事民族语节目的人员多数年龄偏大、专业能力相对较低,而青年人大多对从事民族语广播电视工作热情不高,尤其是地、县一级广播电视媒体,人才问题更加突出。

崇左市广大群众长期以来讲的都是“南壮”,由于没有学校培养“南壮”方面的民族语译制与播音主持人才,找到既能懂得讲“壮话”又符合播音主持要求的人才十分困难。目前,崇左市广播电台、电视台共有4档壮语节目,每周播出时长360分钟,但相关工作人员只有5人,包括播音主持3人(其中1人为外单位聘请人员),兼职编辑2人。人才的缺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民族语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二)资金投入不足